当前位置: 满电-新能源汽车>「卷述 2025」油电之争,打到哪了?
技术路线无高下,市场选择定输赢,消费者说了算。
导语网通社观察 2025年行至过半,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等多家车企的销量都在增长,特别是新能源板块。同样,整个乘用车市场、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均迎来销量新高。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乘用车累计零售1090.1万辆,同比增长10.8%。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零售546.8万辆,增长33.3%,在整个乘用车市场占比首次突破50%,达到50.16%。这意味着,新能源车的年度渗透率有望在今年突破50%。
汽车市场“淡季不淡”,这背后是“两新”政策(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强力推动。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累计申请量达412万份,6月单月申请量达123万辆,占当月私人购车比例的近七成。
半年时间,不同细分市场的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有什么变化?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有着怎样的结构?又有着怎样的变化?
半年度新能源车渗透率破50%,接下来怎么走?
新能源车增长速度,似乎势不可挡。
2024年,新能源车的月度渗透率首次突破50%;今年,半年度渗透率突破了50%。
然而,新能源车份额抢夺的瓶颈已经出现。
根据乘联分会数据,从月度来看,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连续5个月爬升,但是仍未能突破去年8月的最高点53.7%。此外,当前新能源渗透率的爬升速度已经放缓,爬升速度不及去年同期,而在今年1月甚至滑落至41.5%。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新能源车和燃油车各持半壁江山,已经进入相对维稳的状态。
不管是月度,还是半年度,新能源车渗透率均已突破50%,“油电同权”何时到来?
有观点认为,当下这个节点应该取消新能源车的种种特权,如购车补贴倾斜、不限号、不限购、养路费等等,如此才能让燃油车、新能源车回到公平竞争。
油电同权尚未到来,不过,新能源汽车的质量监管成为相关主管部门的重点工作部署,关于门把手、辅助驾驶、动力电池等等。
新能源车卖到了哪?
反内卷之下,汽车行业还是在上半年卷起了价格战。价格战之下,新能源车依旧保持了正增长,燃油车销量下滑。
中汽协数据显示,1-6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552.4万辆,同比增长34.3%;传统燃料乘用车国内销量542.6万辆,比上年同期减少10.2万辆,同比下降1.8%。
再从出口端来看,1-6月,乘用车出口258.1万辆,同比增长10.3%。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01.1万辆,同比增长71.3%,占比达到39.2%。
在不同细分市场,不同于燃油车时代的纺锤形结构,新能源车主销区间弱化,销量分布相对更分散。
按照价格段区分,新能源车卖得最多的是15-20万的车,上半年取得了16.8%的同比增长;在所有价格区间里,只有2个价格区间的销量出现了下滑。
反观燃油车,销量主要集中在10-15万价格区间,上半年出现16.1%的下滑;在所有价格区间里,只有3个价格区间的销量保持了增长。
再从级别区分,行业内常说“得A级车得天下”。不管是在燃油车市场还是新能源车市场,卖得最好的都是A级车。而A级车市场,主流车型仍然是燃油车。
A级车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33.98%;B级车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相对高一些,来到46.61%。
不过,在A00级、D级、C级、A0级这几个市场,新能源车的份额均突破了50%的占比,多少有点“田忌赛马”的意味。
最火的增程,最低的增速?
起家增程车的理想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并实现了财务的扭亏为盈。增程动力,从一个“落后”技术成为香饽饽。
同样凭借增程车型实现销量增长的还有问界、零跑。去年起,埃安、小鹏、阿维塔车企纷纷跟进,规划推出增程车型。
但是,意料之外的是,在纯电、插混、增程三大细分市场中,增程车型的销量、份额、增速都是最低的。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增程式车型销量累计53.8万辆,同比增长16.5%,在新能源车中占比不足10%,增速也远不及纯电、插电两种车型。
另外,增程式动力的车型批发量的份额还出现了下滑。今年1-6月新能源批发结构中:纯电动61.4%(同比+3.2%)、狭义插电29.8%(同比-2.4%)、增程式8.8%(同比-0.8%)。
增程,还能不能救命?是良药不是解药。各企业还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对症下药。
结语
纵观上半年,国内汽车行业几乎每个月都在发生影响行业变革的事件,详见《「卷述 2025」上半年影响车市走向大事件回顾》。
行业的长期发展终究还是要回归经营效益。尽管上半年整体销量上行,但整个汽车行业仍面临严峻挑战。1-5月汽车行业利润1781亿元,同比下降11.9%,利润率4.3%仍低于下游工业企业5.7%的平均水平,盈利压力持续。
随着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加大对行业反内卷竞争的监督管理,多家车企相继承诺对供应商付款账期不超过60天,价格战逐渐降温,汽车行业将回归理性和价值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