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满电-新能源汽车>自媒体中心>吉利一季度利润暴增264% 极氪并入引发高层震荡

吉利一季度利润暴增264% 极氪并入引发高层震荡

当大多数车企还在为价格战焦头烂额时,一组数据正改写中国汽车产业格局:56.7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64%;单季销量突破70万辆,新能源占比近半;银河系列销量三个月狂飙214%......吉利汽车用一季报演绎着教科书级的逆势突围。这份成绩单背后,一场酝酿数年的战略棋局正浮出水面。

财务数据背后的战略密码

725亿元营收与15.8%的毛利率,这两个数字组合揭开了吉利汽车的增长密码。相比去年同期,其单车盈利能力实现质的飞跃,新能源车型贡献的利润占比从29%跃升至47%。在行业平均毛利率仍在12%徘徊的当下,吉利通过高端化与规模化并举,构筑起独特的护城河。

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成为关键推手。本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加32%,重点投向雷神电混系统、浩瀚架构以及智能驾驶领域。这种技术储备的厚积薄发,使得吉利能在混动、纯电、换电三条技术路线上同步突破,形成对竞品的降维打击。

多品牌矩阵的协同效应

银河系列26万辆的季度销量,不仅刷新了自主高端品牌成长速度纪录,更验证了吉利的多品牌战略成效。这个成立仅13个月的品牌,单月交付稳定在8万辆以上,其搭载的银河NOS系统用户活跃度达87%,显示出强大的产品粘性。

极氪与领克的表现同样亮眼。极氪001平均成交价突破33万元,却仍保持25%的同比增速;领克08 EM-P在20-25万元区间市占率突破18%,这两组数据打破了"自主品牌难上30万"的魔咒。值得关注的是,三大品牌在渠道网络、供应链体系上的深度共享,使运营成本较独立运营降低21%。

新能源转型的关键一跃

33.9万辆新能源销量背后,是吉利在技术路线的精准卡位。雷神电混系统装车量突破15万台,覆盖从A0级到C级全产品线;极氪纯电车型在800V超充赛道市占率达38%,换电车型在B端市场拿下67%份额。这种"全栈自研+场景定制"的模式,使其新能源渗透率提前两年达成50%目标。

渠道变革同样功不可没。银河系列独创的"卫星店+商超店+交付中心"三级网络,将单店获客成本降低至行业平均水平的60%。极氪则通过直营体系实现100%订单线上化,客户从下单到交付平均仅需12天,效率领先新势力品牌2.4倍。

组织重构下的权力更迭

随着极氪完全并入吉利体系,安聪慧与淦家阅的职务调整引发行业震动。这位曾主导CMA架构开发的"技术派"CEO掌舵控股集团,预示着吉利将加速向科技公司转型。而淦家阅执掌的汽车集团下设银河、极氪双事业群,实质上形成了"传统基盘+高端突破"的双轮驱动架构。

这场人事地震背后,是吉利对智能电动时代的组织重构。银河事业群聚焦主流市场规模化,极氪科技则承担高端突破与技术创新,两个事业群既独立运营又共享中台资源。这种"联邦制"管理模式,或将成为大型车企转型的范本。

暗战下半场的胜负手

当合并尘埃落定,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吉利手中握有三张王牌:覆盖10-80万元的价格带布局、年产能超200万的新能源专属工厂、日均37件的专利申请量。但挑战同样严峻——如何平衡多品牌资源分配?怎样应对华为、小米的跨界冲击?

财报电话会透露的关键信号值得玩味:下半年将推出首款L4级自动驾驶车型,欧洲研发中心投入运营,电池自供率目标提升至60%。这些动作直指智能电动化的核心战场。或许正如李书福所言:"汽车革命不是弯道超车,而是换道竞赛。"当行业还困在价格战的泥潭中,吉利已悄然完成赛道切换。

(字数:298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