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满电-新能源汽车>自媒体中心>汽车板块逆势吸金,计算机赛道遇冷背后
一场静默的资本迁徙正在A股市场悄然上演。7月以来,二级市场资金流向图景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态势:交运设备单日获14.3亿元资金加持,汽车整车板块持续三日净流入超20亿,而曾经的科技宠儿计算机板块却遭遇42亿资金大撤离。这种结构性分化不仅折射出市场预期的剧烈波动,更暗藏着产业周期轮动的深层密码。
在比亚迪单日获4.2亿主力资金抢筹的背后,整个汽车生态链正经历价值重估。从三电系统到智能座舱,从充电网络到车路协同,资本市场正在用真金白银为"新四化"转型投票。长安汽车研发投入比突破6%、广汽埃安混改引入战投超百亿等事件,凸显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共振效应。
智能电动车赛道展现出惊人的资本凝聚力。宁德时代定增450亿项目超额认购、地平线D轮融资估值飙至500亿美元等现象,揭示出资金正沿着"硬件预埋-数据积累-软件迭代"的演进路径深度布局。就连传统零部件巨头博世,也将其2025年前在华投资的30%集中投向智能驾驶领域。
计算机板块42亿资金出逃并非偶然。首先,美国芯片法案引发的供应链焦虑正在重塑估值体系,中证计算机指数动态PE从年初的48倍回落至35倍,市场对确定性溢价的要求显著提升。其次,元宇宙概念退烧导致AR/VR相关标的遭遇戴维斯双杀,歌尔股份等龙头股市值蒸发超三成。更关键的是,机构投资者正在重新校准科技股的业绩能见度——2023年Q1计算机行业营收增速中位数降至12%,较去年同期下降9个百分点。
细分领域呈现明显分化: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商保持15%以上的增速,而面向消费端的Saas企业普遍面临获客成本攀升困境。这种结构性压力迫使资金向汽车电子、工业软件等具备明确应用场景的细分赛道迁移,用友网络将研发预算的40%倾斜工业互联网平台正是典型案例。
这场资金大挪移实质是产业话语权的争夺战。当汽车产业向"软件定义汽车"进化时,传统车厂与科技公司的竞合关系发生质变。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累计投入已达30亿美元,其ADS高阶辅助驾驶系统已装车超10万台;而特斯拉通过Dojo超算中心构建的算法护城河,正吸引全球资本重新评估车企的科技属性。
这种跨界竞争催生出新的估值逻辑:整车企业的市盈率中枢从8-12倍抬升至15-25倍,智能电动车企甚至出现PS估值法替代传统PE估值。小鹏汽车港股市值一度超越上汽集团,这种看似荒谬的估值倒挂,实则反映出资本对"数据资产"和"用户运营"价值的前瞻定价。
面对这种史诗级的产业变局,资金配置策略呈现三大特征:头部聚集效应强化(前十大汽车股吸纳板块70%资金)、产业链纵向渗透(从整车向功率半导体延伸)、风险对冲需求上升(计算机板块内云计算与AI芯片企业获逆向加仓)。北向资金近一月增持汽车板块超120亿,同时减持计算机应用板块58亿,这种操作与产业景气度形成强相关。
对于普通投资者,这场资本迁徙潮既是机遇也是考验。当汽车产业的科技成色越来越浓,需要建立跨行业估值坐标系;而计算机板块的调整也不等于价值湮灭,GPU、AI大模型等硬科技领域仍存在预期差。正如高瓴资本最新调仓显示:既重仓押注比亚迪供应链,又悄然加码寒武纪等AI芯片企业。
这场始于资金流向变化的产业革命,终将重构整个制造业的价值图谱。当汽车成为移动的超级计算机,当算法开始定义机械灵魂,资本市场的每一次波动都在为新时代写下注脚。或许正如罗兰贝格最新报告所言:"未来十年,最大的科技公司可能诞生于汽车行业,而最成功的车企必定是科技公司。"这既是预言,更是正在进行时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