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满电-新能源汽车>朱江明:从“不懂车”到新势力掌舵人的十年

朱江明:从“不懂车”到新势力掌舵人的十年

陆宏伟2025-08-05 13:33:24加关注

零跑的十年逆袭,恰如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缩影。

导语

 “六年前,别人问我,你不懂车,造什么车?三年前,有人说零跑活不过一年……而今,十年过去了,零跑还在,我们越干越清晰,越干越坚定。”站在公司十周年的节点上,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平静地道出这段历程。从2015年西班牙街头萌生造车念头,到2025年上半年交付22.17万辆、同比增长155.7%的行业黑马,零跑用十年时间演绎了中国新能源车企最坚韧的成长样本。

朱江明:从“不懂车”到新势力掌舵人的十年-图1

绝地反击——从生死边缘到盈利曙光

零跑的起点带着强烈的跨界色彩。安防巨头大华股份创始人朱江明2015年偶然在西班牙试驾雷诺电动车,敏锐嗅到产业变革气息,随即与傅利泉共同投资1亿元创立零跑汽车。这支自带电子信息技术基因的团队,却经历了造车路上的残酷洗礼。

2019年首款轿跑S01上市即遇冷,累计销量不足3000台,被贴上“小众玩家”标签。生死存亡之际,2020年5月推出的微型车T03成为救命稻草。这款7万元级小车以同级罕见的L2级辅助驾驶配置切入市场,单月销量迅速破万,累计销量超10万辆。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21年。零跑ALL IN资源打造的增程式SUV C11,以“15万级价格,30万级享受”的定位直击家庭用户痛点,被市场冠以“半价理想”称号。这款车从月销千台起步,历经四年爬坡,2024年月销突破万台,累计销量达25万台,成为零跑盈利的核心支柱。

产品矩阵的完善驱动销量三级跳:2022年11.1万辆、2023年14.4万辆、2024年29.37万辆(同比增长104%)。伴随规模扩张,2024年第四季度迎来关键转折——单季度净利润8000万元,毛利率攀升至13.3%的历史峰值,成为全球第三家、国内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车企。2025年一季度亏损同比收窄87%,距离全面盈利仅一步之遥。

朱江明:从“不懂车”到新势力掌舵人的十年-图2

技术铁幕——65%自研率的成本护城河

零跑逆袭的底层密码,藏在创始人朱江明“全域自研”的战略决心里。将大华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积累转化为汽车制造优势,构建起覆盖“三电系统”、智能驾驶、电子架构的全链条自研能力。

2020年,中国首款自主AI智能驾驶芯片“凌芯01”量产上车,打破国际巨头垄断。2024年发布的LEAP 3.0架构实现舱驾行泊功能“四域合一”,通用化率高达88%,大幅降低研发成本。更革命性的是“四叶草”中央集成式电子架构,将传统分布式架构的42个控制器缩减至8个,线束长度减少30%,能耗降低25%。这种高度集成化设计使零跑保持15%-20%的成本优势,成为“高配低价”策略的技术根基。

当其他车企采购高通8295芯片成本超万元时,零跑凭借自研占比65%的优势将其下放到15万元级C11车型,并搭载激光雷达。自产自研的60英寸AR-HUD亮度达16000nit,实现与现实环境的AR融合,成为全新C11的标配。技术副总裁曹力道出定价本质:“我们定价的逻辑就是以成本定价。作为车企要挣钱,但要拿多少毛利心里有数,要尽可能让利用户。”

朱江明:从“不懂车”到新势力掌舵人的十年-图3

精准卡位——10-20万市场的饱和攻击

零跑的成功不仅源于技术深耕,更在于对主流市场的精准切割。当多数新势力扎堆3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时,零跑锚定10-20万元价格带——这个占中国新能源车市场超50%份额的“最大蛋糕”。

其产品策略呈现鲜明特点:双动力并行,C16同时提供纯电版(续航500km+)和增程版(综合续航1200km+),消除用户里程焦虑;家庭场景定制,C16采用6座布局,配备后排小桌板、21扬声器音响系统,精准匹配多孩家庭出行需求;配置越级下放,12.88万起的C10搭载激光雷达+Orin-X芯片的L3级智驾系统,14.98万的全新C11配备2160W功率21扬声器音响。

这种“越级配置是唯一活路”的产品哲学,使零跑在2025年竞争白热化市场中持续突破:全新B10预售48小时订单达3.17万辆,其中70%用户选择搭载激光雷达的高阶智驾版本。主力车型C11保值率仅次于特斯拉,验证了市场对产品价值的认可。

朱江明:从“不懂车”到新势力掌舵人的十年-图4

全球棋局——从中国冠军到海外破冰

2023年与Stellantis集团成立的合资公司“零跑国际”,标志着全球化战略的实质性启动。借助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的渠道优势,零跑开始将中国验证成功的产品模式和自研技术输出海外。

2025年1-5月,零跑出口销量达1.72万辆,位列中国新能源汽车初创企业首位。欧洲市场成为首要突破口,凭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与高性价比的组合,快速获得年轻消费群体青睐。东南亚市场布局同步展开,马来西亚Gunun工厂计划2025年底启动C10本地化生产。

产能布局支撑全球野心:浙江金华工厂年产能42万辆,杭州工厂2025年初投产新增40万辆产能,湖州基地聚焦三电系统制造。国内三大基地与海外工厂的协同,为零跑冲击2025年50万辆销量目标奠定基础。

朱江明:从“不懂车”到新势力掌舵人的十年-图5

未来战场——智能化与盈利的双重考验

站在十年新起点,零跑面临更复杂的竞争环境。在LEAP 3.5架构基础上,2025年计划在B、A系列高配车型搭载高通8650智驾芯片,开发基于端到端大模型的城市智驾功能(CNAP)。软件算法的进化速度,将决定其能否跻身智能驾驶第一梯队。

盈利可持续性同样关键。虽然2024年四季度实现单季盈利,但全年毛利率8.4%仍低于理想汽车21%的水平。随着B系列(10-15万元)和D系列(20万元以上)新品的推出,产品组合优化有望进一步提升毛利空间。

朱江明对下一个十年的展望清醒而务实:“新势力造车企业中,不少做过销冠,甚至一些品牌已经消失了。今天轮到零跑做销冠,其实没什么。如果永远要留在新能源汽车牌桌上的话,我们离成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零跑的十年逆袭,恰如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缩影。它证明了一条可复制的路径:通过技术自研掌握成本话语权,借助精准定位切入最大消费市场,最终以规模效应叩开盈利之门。当价格战席卷整个行业,零跑用65%的自研率将高端配置拉下神坛,让智能电动车从少数人的玩具变成大众消费者的日常选择。

文章标签:零跑朱江明C11B01C10责任编辑:陆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