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满电-新能源汽车>「卷述 2025」上半年影响车市走向大事件回顾

「卷述 2025」上半年影响车市走向大事件回顾

魏微2025-07-10 16:47:42加关注

回顾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的每一个大事件都在推动着产业的进步与发展,既有速度与激情的A面,也有荒诞与扭曲的B面。

导语

网通社观察  2025 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继续在变革的浪潮中前行,行业格局重塑的步伐持续加速。

各大车企在技术合作、企业重组、政策应对等方面动作频频,展现出前所未有求生欲与变革决心。在这个过程中,有传统车企的强势转型,有新势力品牌濒临绝境,也有技术与监管的互相追赶……

这一切,共同推动着中国汽车产业变革向更深处驶去。

「卷述 2025」上半年影响车市走向大事件回顾-图1

企业向

上汽华为合作打造尚界,鸿蒙智行“第五界”新车年内问世

「卷述 2025」上半年影响车市走向大事件回顾-图2

事件:2月21日,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在上海签署深度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产品定义、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销售服务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打造全新新能源智能汽车,共同为用户带来领先的智能化出行体验。此项签约被认为是双方打造“尚界”品牌的正式开端。

尚界品牌定位于中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市场,主要面向家庭用户和年轻白领等核心消费群体,预计首款车型将于2025年四季度上市,售价区间为15万-25万元。

点评:上汽与华为合作,推翻了此前上汽高层提出的“灵魂论”,体现出在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的阶段,传统汽车集团渴望在智能汽车赛道上加速布局、提升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的强烈愿望。华为则能够借助上汽强大的汽车制造综合实力,进一步完善鸿蒙智行产品阵容的布局,加速其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技术的商业化覆盖面。

雷克萨斯上海建厂,优化中国市场布局

「卷述 2025」上半年影响车市走向大事件回顾-图3

事件:2月5日,丰田宣布将在上海市金山区成立LEXUS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公司。这是丰田在中国的首个独资工厂,也是雷克萨斯品牌在中国的首个生产基地。新工厂计划于2026年正式投产,主要生产雷克萨斯混动车型及纯电动车型,预计年产能将达到10万辆。

点评:在华独资建厂,是丰田在华加快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也将成为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获取更多市场份额的重要一步,毕竟除了保时捷,其他豪华品牌都凭借着在中国建厂生产而一度销量腾飞。

但与此同时,失去“进口光环”的雷克萨斯,如何保持品牌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将是其在中国市场面临的一大挑战。

Deepseek爆火,20余家车企争相接入

「卷述 2025」上半年影响车市走向大事件回顾-图4

事件:2月初,随着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爆火全球,吉利、奇瑞、东风等20余家车企反应迅速,争相接入DeepSeek,试图通过外部技术弥补自身在智能化领域的短板,让其AI能力赋能智能驾驶、智能座舱。

点评:DeepSeek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大模型的开源生态与性能优化,它的出现加速了AI大模型在汽车领域的普及。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当众多车企采用同一模型时,可能导致智能座舱体验趋同,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如何在通用技术基础上叠加品牌专属功能,将成为企业突围的关键。

小米SU7高速碰撞起火致3人遇难

「卷述 2025」上半年影响车市走向大事件回顾-图5

(图片源自网络)

「卷述 2025」上半年影响车市走向大事件回顾-图6

事件:3月29日晚,一辆小米 SU7 标准版在德上高速池祁段行驶时发生碰撞爆燃事故,导致车上3名乘客(均为学生)不幸身亡。在该事故发生后的第四天,随着网络上的关注度持续上升,4月1日小米官方发布声明,公布了部分车辆行驶数据及系统运行信息。

小米称,据初步了解,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时速持续行驶。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

安徽铜陵市交通运输局4月1日透露,当地已成立工作组进行调查。目前该事故最终调查结果还未公布。

点评: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中国尚无专门针对自动驾驶的完善法律,责任划分面临挑战。针对该起事件的驾驶、道路等公开信息,有法律人士指出,若调查认定智驾系统存在缺陷,小米可能需承担产品质量责任;若施工方未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也可能担责。此次事件推动行业审视 L2 级辅助驾驶的风险边界,呼吁规范宣传和第三方数据托管。

极氪计划并入吉利,强化品牌竞争力

「卷述 2025」上半年影响车市走向大事件回顾-图7

事件:5月7日,吉利汽车(股票代码:0175.HK)宣布,计划收购极氪(股票代码:NYSE: ZK) 已发行全部股份。吉利汽车目前持有极氪约65.7%的股份,如交易完成,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

点评:极氪并入吉利,是吉利控股集团进一步落实《台州宣言》,聚焦汽车主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深化品牌协同的重要步骤。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经济环境,吉利汽车内部需要改变过去品牌小而散、散而乱的形象,进行深度整合,凝聚资源以增强竞争力,从而在竞争中获胜。为了坚定推动“一个吉利”战略的实现,极氪与吉利汽车的整合在其内部被视为一种必然。

长安暂停与东风重组,升级为独立央企

「卷述 2025」上半年影响车市走向大事件回顾-图8

事件:6月5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安汽车)正式发布公告,称接到间接控股股东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兵装集团”)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兵装集团实施分立,其汽车业务分立为一家独立中央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

点评:在今年2月份传出的长安汽车与东风汽车重组的重磅消息以来,两家企业的发展就格外引人关注。随着6月5日长安汽车一纸公告,也让这一重磅整合暂时告一段落,取而代之的是长安汽车升级为国务院国资委第99家央企。

长安暂停与东风的重组并升级为独立央企,标志着长安汽车在资源整合、技术创新等方面获得更大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长安旗下深蓝、启源以及阿维塔等乘用车品牌,也将迎来各自发展的黄金期。

重庆论坛车企 “开撕”,车企高管上演“发疯文学”

「卷述 2025」上半年影响车市走向大事件回顾-图9

事件:今年5月,魏建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汽车产业里的‘恒大’已经存在,只不过没爆而已”,暗指部分车企在资本驱动下陷入高杠杆扩张、财务造假、技术空心化等风险,与恒大集团 “激进扩张-资金链断裂” 的崩塌逻辑高度相似。早在2023年4月,长城汽车就已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举报比亚迪秦 PLUS DM-i、宋 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

今年6月7、8日,在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举办期间,比亚迪、吉利等车企高层在论坛上“隔空”交锋。比亚迪高管在论坛上直言,部分国内车企 “又蠢又坏”,沉迷于在发布会上含沙射影、暗讽同行。7日,吉利高管则直接指责相关企业 “贼喊捉贼”,并提及 “常压油箱” 事件。

随后,比亚迪公关负责人李云飞发布微博长文,回应 “常压油箱” 事件及 “车圈恒大” 等争议。不过该微博随后被删除。

点评:重庆论坛期间车企的激烈交锋,是2025年上半年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的缩影。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各车企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也让内卷成为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常态”,但遗憾的是,不少车企被指出通过减配、偷工减料等恶劣方式压缩成本、打价格战。

我们呼吁,车企在竞争过程中,车企也应保持理性和克制,避免恶意竞争和过度营销,共同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环境。

资金链断裂,哪吒汽车进入生死局

「卷述 2025」上半年影响车市走向大事件回顾-图10

事件:6月上旬,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被申请破产审查,引发行业广泛关注。同时,不少哪吒汽车员工也聚集在哪吒汽车办公区讨要工资。目前,哪吒汽车正在积极与意向投资人接洽,推进破产重组工作,以期尽快化解债务危机,恢复企业正常运营。

点评:哪吒汽车是最早获得新能源乘用车“双资质”的企业之一,也曾一度在新势力销量榜上位居第一阵营,但从2024年起哪吒汽车陷入停产、欠薪、裁员、拖欠供应商货款等风波,进入2025年情况进一步恶化。

哪吒汽车的资金链断裂,暴露出新势力车企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尽管哪吒汽车在过去几年取得了一定的市场成绩,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像哪吒汽车这样核心研发能力不足、品牌势能较弱、财务风险较大,长期依赖B端市场的品牌,很难避免陷入困境。这一事件也为其他新势力车企敲响了警钟,提醒它们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财务健康和风险管控,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政策向

工信部整顿智驾监管,不得虚假宣传“智能驾驶”

「卷述 2025」上半年影响车市走向大事件回顾-图11

事件:4月16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主要汽车生产企业近60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点评:工信部此次收紧智驾监管,旨在规范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的发展,保障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一举措将促使车企在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过程中更加注重安全性,避免过度宣传和误导消费者,推动智能驾驶技术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的信任度,为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工信部整顿隐藏式门把手,保障行车安全

「卷述 2025」上半年影响车市走向大事件回顾-图12

事件:5月9日,工信部针对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性技术强制标准公开征集意见,要求车企对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生产标准进行自查自纠,并由吉利、理想母公司等多家车企共同起草相关标准,以规范隐藏式门把手的使用,确保其在各种工况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点评:工信部对隐藏式门把手的整顿,体现了监管部门对汽车细节安全的重视和关注。通过制定和规范相关标准,能够促使车企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安全性,避免因隐藏式门把手故障而引发的安全隐患,保障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也提醒车企在追求产品创新和设计美感的同时,必须将安全放在首位,确保每一项新技术、新设计都符合安全标准。

供应链压力凸显,车企集体承诺“供应商账期不超60天”

「卷述 2025」上半年影响车市走向大事件回顾-图13

「卷述 2025」上半年影响车市走向大事件回顾-图14

事件:6月上旬,多家车企宣布“供应商账期不超60天”,以响应6月1日起施行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条例中明确规定,“大型企业从中小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服务,应当自货物、工程、服务交付之日起60日内支付款项”。另外,还有“不得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商业汇票、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非现金支付方式,不得利用商业汇票、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变相延长付款期限”。

点评:“供应商账期不超60天”承诺来势汹汹,车企发出这一承诺的出发点为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保障中小企业资金高效流转,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不过,这一“集体行动”或许为汽车行业更深层次的“反内卷”拉开帷幕。就在6月上旬,消息称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以及发改委约谈多家车企的负责人,主要内容就是整治汽车市场无序价格战,据称会议现场火药味十足。此前,中汽协也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

但产业链人士对“供应商账期不超60天”能否实实在在地兑现抱有疑虑。7月9日,工信部正式开通“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线上问题(建议)反映窗口”,主要是受理中小企业关于60天账期的问题,以及协调相关方面推动解决。

结语

回顾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的每一个大事件都在推动着产业的进步与发展。从上汽与华为的合作到车企隔空互怼、边缘车企的重组整合,从热门车型的骇人事故到智能驾驶监管的加强整顿,再到“供应链60天账期”等等,这些事件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展示出一幅中国汽车产业在加速变革之中,速度与激情的A面、荒诞与扭曲的B面。

展望下半年,汽车行业将继续在变革中前行,迎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我们期待更多有技术创新的新车不断推出,行业竞争能够回归商业本质,更期待上半年留下的事故、监管能够有头有尾,为行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燃料。

文章标签:卷述盘点责任编辑:奚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