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9日的理想汽车发布会上,一段精心制作的碰撞测试视频瞬间引爆全网:理想i8轿车以雷霆之势撞击一辆静止的乘龙卡车,i8车身稳如磐石,而卡车却像被抛飞的积木——四轮离地、驾驶室与货箱轰然分离!视频的戏剧性画面在社交媒体上病毒式传播,引发千万网友围观。然而,狂欢未歇,乘龙卡车官方账号便以一句"被摆了一道,聪明人一眼看出假"的愤怒回应,将事件推向风口浪尖。法务部门火速介入,一场关乎安全真相与商业道德的激烈对决正式拉开序幕。这不仅是两家车企的碰撞,更是对中国汽车行业诚信底线的拷问。
理想汽车选择在盛夏的7月29日发布会作为舞台,向全球展示其旗舰车型i8的安全性能。视频中,理想i8以标准时速模拟真实会车场景,正面撞击一辆乘龙卡车。结果令人瞠目:i8的乘员舱结构完好无损,A柱未变形,气囊精准弹出;反观乘龙卡车,在冲击力下剧烈弹起,四轮完全离地,驾驶室与后货箱的连接处发生明显撕裂分离,碎片飞溅的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理想汽车宣称,这基于用户真实交通场景的模拟,全权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执行,旨在验证车辆在极端事故中的保护能力。发布会现场掌声雷动,但争议的种子已悄然埋下——视频中卡车的"脆弱"表现,与其市场形象形成刺眼反差。
乘龙卡车作为中国重卡市场的领军品牌,年销量超10万辆,以耐用性和安全性著称。其用户群体多为物流企业与个体车主,对车辆可靠性高度敏感。视频传播后,相关话题24小时内登上微博热搜榜前三,阅读量突破2亿次。消费者论坛涌现大量质疑:"乘龙卡车真这么不堪一击?""这是真实测试还是特效表演?" 理想汽车的股价在发布会次日短暂上涨3%,但争议的发酵让涨幅迅速回落。行业分析师指出,这场测试虽展示了轿车安全,却无意间将卡车品牌置于舆论绞刑架。
面对品牌形象的致命打击,乘龙卡车反应迅疾如电。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在视频曝光后48小时内发布回应,措辞犀利:"被摆了一道,聪明人一眼看出假",并直言"法务部门正在处理中"。这简短声明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暗示理想汽车测试存在人为操纵或选择性剪辑。更关键的是,乘龙卡车同步发布了一段反制视频——精心展示其驾驶室安全测试过程。视频中,驾驶室经历多角度撞击试验,结构稳如泰山。旁白强调,乘龙卡车已通过联合国最严苛的ECE R29安全认证,该认证要求驾驶室在正面、侧面及顶部撞击中保持完整,确保驾驶员生存空间。
作为乘龙卡车的母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的声明将事件升级至法律层面。声明痛斥理想汽车行为"构成严重侵权,超过正常商业竞争范畴",具体指控包括:
东风柳汽要求理想立即撤下视频并公开道歉,否则将启动法律程序。法律专家分析,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若证明测试视频歪曲事实,理想或面临千万级赔偿。
面对汹汹舆情,理想汽车在争议爆发72小时后发布详细回应,试图平息风波。公司强调,碰撞测试并非自导自演,而是委托国家级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ATARC)全权执行。回应要点包括: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内部信中辩白:"安全测试应为公益,非攻击工具。" 但网友并不买账——知乎热帖指出,测试中卡车静止状态不符合动态会车场景,且i8作为新能源轿车,电池包重量增加了撞击动量,结果存疑。第三方机构CATARC罕见沉默,加剧了公众猜疑。
这场风波的实质是安全测试被商业利益裹挟的伦理困局。双方论据看似合理,却暴露深层矛盾:
乘龙卡车的反击视频揭示了卡车安全技术的精妙——它非"脆弱",而是以不同逻辑守护生命:
反观理想i8,其安全亮点在电池包防护与智能算法,但测试未体现卡车主动安全介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周舟指出:"安全是系统工程,单一测试难定优劣。"
这场冲突折射中国汽车业的成长阵痛。新势力车企如理想凭借营销创新崛起,但传统巨头如东风柳汽手握技术积淀。事件引发三重冲击波:
未来,和解或是双输。理想需公开完整数据,乘龙则应开放驾驶室参观,化对抗为对话。
当理想i8与乘龙卡车在实验室碰撞的那一刻,溅起的不仅是金属碎片,还有商业伦理的碎片。乘龙卡车的愤怒反击不是终点,而是对行业诚信的救赎呼告——安全测试本应是生命的盾牌,而非竞争的矛头。消费者要的不是戏剧化视频,而是经得起路怒与险途的真实守护。这场风波终将沉淀为中国汽车安全的里程碑:唯有透明与敬畏,才能驱动车轮驶向更安全的未来。正如一位卡车司机在论坛留言:"我们的命不在发布会屏幕里,在每天的方向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