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满电-新能源汽车>自媒体中心>大众汽车利润暴跌33%,中国市场成最大拖累

大众汽车利润暴跌33%,中国市场成最大拖累

在全球汽车行业的惊涛骇浪中,大众汽车集团2024年上半年的财报犹如一枚深水炸弹:营业利润骤降33%,中国市场从盈利天堂坠入亏损深渊。这家德国巨头正深陷转型风暴,销量萎缩、高端品牌溃败,而巨额的电动化投资却换来软件部门超10亿欧元的黑洞——大众的未来,是否还能驶向光明?

2024年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的财务数据揭示了严峻的现实。营收微增1.6%,达到1588亿欧元,看似稳健的表象下,隐藏着利润的崩塌。营业利润暴跌至100.5亿欧元,同比减少11.4%;营业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7.3%下滑至6.3%,税前净利润更是缩水14.6%,仅剩101.6亿欧元。尽管汽车业务自由现金流保持在49.9亿欧元,但这笔资金难掩整体盈利能力的急剧恶化。究其原因,高通胀、供应链瓶颈和激烈竞争共同挤压了利润空间。大众CFO Arno Antlitz在财报会议上坦言:“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成本压力,全球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正考验着我们的韧性。”这一数据不仅震惊了投资者,也让整个行业反思:传统燃油车巨头的黄金时代,是否已一去不复返?

销量下滑是利润暴跌的直接推手。上半年,大众集团全球销量为434.1万辆,同比减少0.6%。这一看似微小的跌幅,却反映了深层次的市场疲软。在欧洲和北美市场,消费者转向电动车和低成本竞品,导致大众主力车型如高尔夫和帕萨特需求萎缩。更令人担忧的是,销量的停滞并非均匀分布——新兴市场如印度和巴西虽有增长,但无法抵消成熟市场的失速。分析师指出,大众的库存积压问题加剧了现金流压力,部分经销商报告库存周转率下降15%,这进一步侵蚀了利润率。集团CEO Oliver Blume强调:“销量下滑是转型期的阵痛,但我们正加速产品更新以重振需求。”然而,在电动车渗透率飙升的时代,大众能否快速扭转颓势,仍是未知数。

品牌矩阵的失衡加剧了利润危机。主流品牌(包括大众、斯柯达和西雅特)销量增长1.8%,但营业利润率却下滑0.5个百分点,表明成本上升吞噬了增量收益。高端品牌阵营(奥迪、宾利和兰博基尼)表现更糟:销量暴跌17.7%,营业利润率骤降3.6个百分点。奥迪的电动化迟缓导致其在特斯拉和中国新势力的夹击下节节败退;宾利和兰博基尼则因高利率抑制了奢侈品消费,订单量减少20%。运动豪华品牌保时捷同样受挫,销量下滑11.1%,利润率下降2.9个百分点。保时捷的电动Taycan销量不及预期,凸显了高端电动车市场的残酷竞争。大众品牌总监Thomas Schäfer警告:“高端业务的重组迫在眉睫,我们需要削减冗余车型以聚焦盈利核心。”这一品牌分化现象暴露了大众的软肋:过度依赖高利润车型,却在电动转型中步履蹒跚。

中国市场,这个曾经的利润引擎,如今成为最大的拖累。上半年,大众在华营业利润同比减少30%,第二季度更从去年同期盈利3.48亿欧元转为亏损1.93亿欧元。销量方面,134.5万辆的成绩单同比下滑7.4%,市场份额被比亚迪和蔚来等本土品牌蚕食。中国市场的崩盘源于多重打击:本土电动车品牌的低价攻势、消费者偏好转向智能科技,以及经济放缓抑制了购车需求。大众ID系列电动车在中国销量仅增长5%,远低于行业平均的20%增幅。集团中国区总裁Ralf Brandstätter承认:“我们低估了中国市场的变革速度,本土化创新不足导致竞争力下降。”为挽回颓势,大众正加大在华投资,包括与地平线合作开发智能驾驶系统,但短期阵痛难以避免。中国市场的失守,不仅威胁大众的全球地位,更警示其他跨国车企:忽视本土化转型,就是自掘坟墓。

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巨额投资,反而成了利润黑洞。上半年,大众研发投入高达114亿欧元,同比增长11.7%,主要用于电动车平台和软件研发。然而,软件部门CARIAD的营业亏损达到11.8亿欧元,拖累整体业绩。CARIAD的困境源于项目延期和成本超支:原定2024年量产的软件平台推迟至2025年,导致ID车型的OTA升级功能落后于特斯拉。大众CTO Thomas Ulbrich解释:“软件转型是战略核心,但初期亏损是必要的学费。”尽管如此,投资者质疑这笔学费是否过高——对比特斯拉的软件盈利模式,大众的投入产出比明显失衡。同时,电池供应链问题加剧了成本压力,大众的电池采购成本上升12%,进一步挤压利润。Blume承诺:“2025年将是转折点,我们的SSP电动平台将释放规模效应。”但市场担忧,在现金流吃紧的当下,持续烧钱能否换来可持续回报?

展望未来,大众的转型之路布满荆棘。利润暴跌暴露了传统业务模式的脆弱性:过度依赖燃油车利润、高端品牌抗风险力弱、中国市场战略失误。短期内,大众计划通过裁员和工厂优化节约成本,目标在2026年前削减100亿欧元支出。长期看,电动化是唯一出路——大众预计2030年电动车占比将超50%,但需平衡研发投入与盈利节奏。行业专家警示,若中国亏损持续或软件转型失败,大众可能面临评级下调风险。然而,机遇犹存:自由现金流49.9亿欧元提供了缓冲,且大众在欧洲电动车市场仍居首位。Blume总结:“风暴中,我们正重塑自我。”这场财报地震,不仅是大众的警钟,更是整个汽车产业的缩影:在电动智能浪潮中,唯有创新与效率并重,方能驶出低谷。

大众的案例,为全球车企敲响警钟。利润暴跌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行业洗牌的征兆。在消费者追求智能、可持续出行的时代,传统巨头必须加速蜕变,否则将被时代洪流吞噬。大众能否化危机为转机,2024年下半年将是关键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