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满电-新能源汽车>自媒体中心>极越汽车绝地反击:重组更名求生记

极越汽车绝地反击:重组更名求生记

当破产阴影笼罩,一家车企的绝境自救

在新能源汽车的腥风血雨中,极越汽车曾被视为下一个倒下的牺牲品。然而,就在外界纷纷唱衰之际,一连串爆炸性消息悄然流出——从董事会紧急重组到品牌悄然更名,这家一度濒危的品牌正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求生大戏。这不是简单的危机公关,而是关乎整个中国电动车行业格局的生死博弈。想象一下,一家由科技巨头与汽车大厂联姻诞生的企业,如何在资金链断裂的边缘奋力挣扎?答案藏在最新披露的动态中:重组谈判紧锣密鼓、商城服务重启倒计时、品牌身份彻底重塑,以及CEO的破釜沉舟宣言。这一切,预示着极越汽车正从死亡线上强势回归,背后折射的是中国新能源市场残酷的洗牌与重生逻辑。

极越汽车的起源与行业背景

极越汽车,原名集度汽车,是百度与吉利控股集团在2021年联合打造的智能电动车品牌,旨在融合互联网科技与传统造车实力。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浪潮中的一匹黑马,它曾凭借首款概念车“ROBO-01”引发轰动,主打L4级自动驾驶和AI座舱技术。然而,自2023年以来,行业竞争白热化——特斯拉降价风暴、比亚迪销量碾压、小鹏蔚来等新势力亏损加剧,导致极越陷入资金困境。销量数据显示,2023年其交付量不足5000台,远低于预期目标。行业分析师指出,这反映了二线新势力的普遍困境:高研发投入、低规模效应,加上资本市场寒冬,使得破产风险骤增。据统计,过去两年已有超10家中国新能源车企宣告破产或停摆,极越的危机被视为行业整合的缩影。

重组消息:破产阴霾下的转机曙光

最新内部消息证实,极越汽车“大概率”不会走向破产清算,核心转折点在于集度董事会已正式批准重组计划。据知情人士透露,重组谈判正与3-4家潜在方密集推进,这些方包括国内头部投资机构和战略合作伙伴。重组框架聚焦债务优化与股权注入,目标是短期内稳定现金流。具体而言,吉利集团作为大股东,正主导谈判,试图引入新资金以覆盖运营缺口。行业专家分析,此举类似蔚来汽车在2019年的自救模式——通过外部注资避免崩盘。重组若成功,可挽救数百个供应链岗位,并保住核心技术团队。然而,风险犹存:谈判细节保密,重组方身份未公开,且需在6月底前敲定协议,否则破产概率将回升。这步棋,是极越绝境中的关键一搏。

商城服务恢复:用户信心的重建信号

5月初,极越汽车通过官网发布公告,宣布将逐步恢复极越商城服务,并计划于5月20日限时重新开放。这一动作标志着品牌运营的重启,此前商城因资金问题于2023年底暂停。恢复计划包括线上销售、售后预约和会员权益系统,重点推限量版车型促销以刺激消费。数据显示,商城暂停期间用户流失率达30%,此举旨在挽回老客户信任。汽车行业观察家指出,商城恢复不仅是业务正常化,更是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公司有能力维持基本服务。类比小鹏汽车在2022年的类似举措,成功提升了品牌忠诚度。但挑战在于: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用户对极越品牌信任度受损,需通过折扣和增值服务重建口碑。

品牌更名:战略转型的深层含义

工商注册信息显示,“浙江极越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已正式更名为“浙江枫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并由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这一变更于2024年4月完成,彻底剥离百度影响。分析认为,更名是吉利强化控制的战略举措——枫盛寓意“丰收兴盛”,象征重生愿景。吉利全资持股意味着百度退出合资结构,未来品牌将更聚焦传统造车优势,而非纯科技路线。回顾历史,类似更名案例如“拜腾汽车”变“盛腾”,均伴随业务收缩。极越的更名可能预示产品线调整:从高端智能车转向经济型电动车,利用吉利供应链降本。风险在于品牌认知混乱,需重新教育市场。吉利此举或为整合资源,避免重蹈威马破产覆辙。

CEO夏一平的领导与创业2.0宣言

极越汽车CEO夏一平在近期全员视频会议上坦诚发声,承认公司“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并宣布进入“创业2.0阶段”。夏一平强调,这一阶段的核心是“瘦身增效”:裁员优化团队、聚焦核心车型研发、并加速商业化落地。作为前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他以互联网思维号召员工“二次创业”,承诺透明沟通。内部员工反馈,会议提振了士气,但细节如裁员比例未公开。夏一平的领导风格被业内称为“危机管理者”,类似李斌在蔚来的角色。创业2.0的实质是生存模式转型——从烧钱扩张转向盈利导向。专家警告,若执行不力,可能引发人才流失。但夏一平的果断,为极越注入了一线生机。

整合分析:破产风险与未来前景

综合动态,极越汽车的破产概率已显著降低,但绝非高枕无忧。重组若成功,可带来资金喘息;商城恢复和更名则构建复苏基础;夏一平的2.0战略指向务实转型。短期看,2024年是生死年——需在年底前实现销量回升(目标1万台)和成本控制。长期前景取决于行业环境:中国新能源车市年增速超30%,但政策补贴退坡加剧洗牌。极越的优势在吉利背书和技术积累;劣势是品牌力弱于头部玩家。乐观预测,若重组顺利,2025年或重返赛道;悲观情形下,失败将波及整个供应链。这警示行业:新势力必须平衡创新与现金流。

结语:一场关乎行业信心的重生实验

极越汽车的求生之路,远不止一家企业的挣扎。它映射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狂飙突进后的冷静期——资本退潮、玩家淘汰、幸存者进化。从重组谈判到品牌涅槃,每一步都考验着产业韧性。消费者与投资者应关注5月20日的商城重启:那将是信心的试金石。如果成功,极越或书写逆袭传奇;若失败,则成为行业警钟。无论如何,这场绝地反击证明:在电动车革命的浪潮中,没有永远的输家,只有不息的革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