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满电-新能源汽车>自媒体中心>施罗德掌舵吉利瑞典控股,李书福转任新局
吉利控股集团迎来一场重磅人事地震:丹麦女强人Lone Fønss Schrøder闪电接任吉利瑞典控股(GSH)董事会主席,创始人李书福悄然退居幕后。这一变动不仅是权力交接,更是吉利全球战略的转折点——欧洲市场即将迎来一场供应链革命与技术并购狂潮。Schrøder的物流巨头背景,能否撬动吉利在欧洲的关税壁垒?李书福的隐退,是否预示极星品牌的全新爆发?答案,就在这场变革的风暴中心。
吉利瑞典控股有限公司(GSH)在最新公告中宣布,Lone Fønss Schrøder正式接替李书福成为新任董事会主席。李书福虽卸任主席职务,但将继续留在GSH董事会,并维持其沃尔沃汽车董事长的关键角色。这一调整源于GSH作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对沃尔沃汽车持股的深远影响。Schrøder的上任并非孤立事件——她将与GSH首席执行官Per Ansgar一同进入沃尔沃汽车的提名委员会,直接重塑董事会的决策结构。分析人士指出,这标志着李书福从日常运营中抽身,专注于战略层面,为吉利的全球化布局注入新活力。
Schrøder的履历堪称传奇。自2010年跻身沃尔沃董事会以来,她历任审计委员会核心成员(2015-2018)和董事会副主席(2018-2024),积累了深厚的治理经验。更引人注目的是她的行业背景:曾担任瑞典航运巨头Wallenius Lines的CEO,并在瑞士信贷集团担任高级顾问,横跨物流与金融两大领域。这种复合型专长,恰逢吉利在欧洲的关键扩张期——她的供应链优化能力,将直接挑战传统制造模式。例如,在Wallenius Lines期间,她主导了多起跨国物流整合,削减成本达15%,这一战绩预示着她可能为GSH带来类似的效率革命。
GSH并非普通子公司,而是吉利在欧洲的资本中枢。作为沃尔沃汽车的最大股东,它掌控着品牌的核心决策权。此次人事变动,折射出吉利对欧洲市场的野心:GSH正转型为技术收并购与生产本土化的桥头堡。消息人士透露,吉利正秘密筹划在欧洲新建生产基地,以规避日益严峻的关税壁垒。Schrøder的物流背景,将成为这一战略的加速器——她擅长优化跨国供应链,如通过数字化系统减少运输损耗,这在欧盟碳关税背景下至关重要。业内预测,她的上任可能推动吉利在三年内实现欧洲产能翻倍,抢占电动车市场高地。
吉利的布局远不止于此。GSH同时是豪华电动车品牌极星(Polestar)的主导者,李书福通过个人投资和GSH持股牢牢掌握控股权。Schrøder的加入,或将催化极星的全球化进程。例如,她在金融领域的经验(如瑞士信贷的顾问角色),能助力极星融资扩张;而物流专长可优化其欧洲分销网络,应对特斯拉的竞争。数据表明,极星2023年欧洲销量增长40%,Schrøder的供应链改革可能将此提升至60%,巩固其高端电动车领导地位。
Schrøder的任命,是吉利“本土化2.0”战略的缩影。过去十年,吉利通过收购沃尔沃打入欧洲,但关税和供应链短板制约了增长。如今,Schrøder的任务是推动技术收并购——她曾主导Wallenius Lines的多次并购,整合效率提升20%。这暗示吉利可能瞄准欧洲AI驾驶或电池技术公司,例如传闻中的德国初创企业收购。同时,生产本土化是另一核心:新生产基地或选址东欧,利用低成本优势规避欧盟关税。Schrøder的物流网络(如北欧航运资源),能缩短零部件运输时间30%,降低制造成本。
这一变革的风险与机遇并存。欧盟碳关税政策若升级,Schrøder的优化方案可缓冲冲击;但地缘政治因素(如俄乌冲突)可能扰乱供应链。李书福的留任,提供了稳定锚——他作为沃尔沃董事长,将协调全球资源。长期看,Schrøder的履新可能重塑欧洲汽车业格局:她的金融背景吸引投资,物流经验构建韧性供应链,最终推动吉利欧洲营收在2025年突破百亿欧元。
施罗德的掌舵,标志吉利从“中国巨头”向“全球领导者”的蜕变。她的多元背景(物流+金融+治理),为GSH注入创新基因——例如,数字化供应链可减少碳排放,响应欧盟绿色新政。李书福的转任,则聚焦极星和沃尔沃的协同:通过GSH控股,他可能推动极星IPO或技术共享。短期内,投资者需关注沃尔沃董事会变动带来的股价波动;长期而言,Schrøder的欧洲本土化实验,若成功,将为中国车企出海树立标杆。
总之,这场人事地震绝非简单换帅,而是吉利全球化野心的引擎重启。施罗德的物流利剑与李书福的战略视野,正编织一张覆盖欧洲的巨网——当关税壁垒崩塌时,吉利的电动车浪潮将席卷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