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满电-新能源汽车>自媒体中心>广汽集团改革风暴:赛马机制重塑自主品牌
在2024年汽车市场的凛冽寒风中,广汽集团销量断崖式下滑,一场内部革命悄然启动——自主品牌正经历生死蜕变。曾几何时,这家巨头在行业浪潮中屹立不倒,如今却被迫直面业绩寒冬。销量数据无情地揭示着危机:上半年同比下跌超20%,利润缩水三成,竞争对手如比亚迪、吉利等正蚕食市场份额。这场风暴并非偶然,而是积弊的爆发——产品同质化、创新乏力、资源分散,让广汽自主品牌陷入泥沼。但危机孕育转机,集团高层果断亮剑,推出三年“番禺行动”,从战略管控转向经营管控,一场以赛马机制为核心的改革正引爆自主品牌的新生。这不仅是一场自救,更可能改写中国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接下来,让我们深入剖析这场变革的细节,看看广汽如何用铁腕手段重塑未来。
2024年,广汽集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销量数据显示,上半年自主品牌整体销量同比下滑22%,其中传统燃油车板块跌幅高达30%,而新能源车虽有小幅增长,却难抵整体颓势。业绩报告揭示更深层问题:净利润同比下降35%,库存积压严重,市场份额被比亚迪等对手挤压至边缘。究其原因,外部环境如消费疲软、补贴退坡加剧了压力,但内部积弊才是根源——战略管控模式僵化,决策链条冗长,资源平均分配导致创新不足,产品迭代缓慢。面对危机,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亲自挂帅,启动三年“番禺行动”,核心是将自主品牌的管理从宏观战略转向微观经营。这意味着,总部不再只做方向指引,而是直接介入日常运营,强化执行力。例如,设立专项小组监控销量和成本,每周高层会议聚焦问题解决。这一转型旨在缩短决策周期,提升响应速度,为后续改革铺路。业内专家分析,广汽的困境折射出中国车企的通病——大而不强,而“番禺行动”的及时推出,不仅是对症下药,更彰显了背水一战的决心。
在“番禺行动”的框架下,广汽集团推出了核心改革——赛马机制,旨在通过内部竞争彻底激活自主品牌的创新活力。简单来说,这就像一场残酷的淘汰赛:各产品线不再吃“大锅饭”,而是根据绩效争夺资源。机制的核心是“重点倾斜,优胜劣汰”。在产品开发阶段,集团设立多个项目团队,每个团队负责一款新车型或技术攻关,并通过“赛马”比拼市场潜力、成本控制和创新性。例如,在新能源SUV领域,两个团队同时开发竞品原型,经过三轮评估后,优胜者获得全额资金支持,落后者则被合并或终止。这种机制避免了传统平均分配的弊端——过去资源分散导致平庸产品泛滥,现在则聚焦于爆款打造。考核指标包括市场调研数据、原型测试反馈和盈利预测,确保决策基于硬性数据而非主观判断。实施以来,效果初显:内部报告显示,2024年下半年新项目立项效率提升40%,团队积极性高涨。广汽研究院院长吴坚强调:“赛马不是内耗,而是逼出真本事。它迫使团队从用户需求出发,而非闭门造车。”长远看,这机制将催化出更多如影豹、埃安等明星车型,重塑品牌竞争力。
资源分配是赛马机制的自然延伸,广汽集团摒弃了过去的“雨露均沾”模式,转向高度聚焦的战略倾斜。核心原则是“非平均化”,即资源优先投向战略高地,特别是新能源领域。具体操作上,集团设立资源池,由高层委员会根据市场趋势和“赛马”结果动态调配资金、技术和人才。例如,在2024-2026规划中,新能源板块获得70%的研发预算倾斜,而传统燃油车仅占30%。这体现在实际项目上:广汽埃安品牌获得额外50亿投资用于固态电池研发,同时缩减了燃油车改款项目的开支。倾斜逻辑基于数据支撑——新能源车市占率正以年增15%的速度扩张,广汽必须抢占先机。资源分配还涉及跨部门协同,如采购团队优先保障电池供应链,IT部门集中开发智能驾驶系统。这种聚焦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2024年第三季度,广汽新能源车销量环比增长25%,成本下降10%。集团CFO王丹形容:“资源就像弹药,集中火力才能突破防线。”未来,这种倾斜将扩展至智能网联和海外市场,确保广汽在行业洗牌中不掉队。
为支撑赛马机制,广汽集团彻底重构了产品开发流程,导入集成产品开发(IPD)体系。这套源自华为的管理方法,将产品开发与技术攻关分离,解决了过往流程冗杂、效率低下的痛点。IPD体系的核心是“模块化并行”:开发阶段分为需求定义、设计、测试和量产四步,每步由跨职能团队协作完成。同时,技术攻关独立为专项组,专注于前沿研究如800V高压平台,成果再导入产品开发。改革亮点是设立“产品总经理”(PGT)职位——PGT作为项目CEO,全权负责一款车型的生命周期,从市场调研到售后反馈。他们自主组建团队参与“赛马”,成员来自研发、营销、生产等部门,打破了部门墙。考核机制也随之变革:从岗位绩效转向项目主导,PGT的奖金与车型销量、利润直接挂钩,团队成员共享项目红利。例如,在全新电动轿车项目中,PGT带领团队6个月完成原型,较旧流程提速50%。IPD体系还强调数据驱动,使用AI工具预测市场趋势,减少试错成本。广汽工程院院长李进辉指出:“这不仅是流程升级,更是文化革命——它让创新从口号变为行动。”实施半年来,开发周期平均缩短30%,故障率下降20%,为自主品牌注入强劲动能。
在整体改革中,广汽集团还推进自主品牌一体化运营,通过共享中心实现资源优化,同时坚守品牌独立性。具体架构是:在采购、研发、生产等后台环节设立集团级共享中心,例如统一采购平台整合了电池、芯片等大宗资源,通过规模化议价降低成本15%;研发共享中心则汇集顶尖工程师,为埃安、传祺等品牌提供通用技术模块,避免重复开发。然而,前台运营保持独立——各品牌拥有自己的财务核算和人事管理,确保灵活决策。例如,传祺品牌可针对SUV市场定制营销策略,埃安则专注电动车用户服务。这种“后台共享、前台独立”的模式平衡了效率与创新:共享部分节省了20%的运营成本,而独立性让品牌能快速响应细分市场变化。数据佐证:2024年一体化试点后,采购周期缩短40%,研发投入产出比提升25%。集团总裁冯兴亚强调:“这不是大一统,而是生态协同——共享降本,独立创变。”展望未来,广汽计划扩展共享至供应链金融和数据分析,打造敏捷的自主品牌矩阵。
广汽集团的这场改革,以赛马机制为引擎,资源倾斜为燃料,IPD体系为框架,一体化运营为基石,正将自主品牌从危机边缘拉回增长轨道。短期看,2024年下半年的销量反弹(新能源车增长30%)已初显成效;长期看,这些措施将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预计到2026年,自主品牌占比将提升至50%。但挑战犹存——内部文化阻力、外部竞争加剧,都可能考验改革的深度。如果成功,广汽不仅将重振雄风,更可能为中国车企提供转型范本:在寒冬中,唯有刀刃向内的革命,才能赢得春天的生机。汽车行业的战鼓已擂响,广汽的赛马正奔腾向前。